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产品

新年展望 - 2012年移动应用发展的五个趋势 »

这还没眨眼呢,春节假期就只剩下最后一天了,接受不能。整个七天几乎完全宅在家里,做书,做博客,偶尔玩玩现代战争3和Rage;话说后者推出之后被喷的是真够可以的了,但在我心里,John Carmack和id Software的产品依然是最具质感的。赶紧打住,这方面太容易扯远了。我们来看今次的译文。主题关键词:移动应用、货币化、安全性、HTML5、目标定位、个性化。

每一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会使用笔记本、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智能电视和手机等设备下载数以百万计的应用。时下的开发者们大多处于着一种相似的状态:他们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应该为不同的系统分别打造本地应用,还是开发跨平台性更强的基于HTML5的Web应用;他们也知道通过怎样的渠道去发布自己的产品;而当前最大的挑战,似乎就是怎样保持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跟进。

面对这样的挑战,让头脑与目光保持一定的前瞻性是很重要的。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在占有率及收入等方面取得持续性的成功,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策略必须符合移动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地的应用开发者与发布商都看到了一个对科技产品消费市场产生了极大影响作用的行业发展趋势:消费者的自主权与决策权的与日俱增。消费者有权对一款应用发表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渠道获取应用产品。Android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他们喜欢的应用发布平台中下载产品或浏览内容,这些平台包括Android市场、移动网络提供商自己的应用商店,或是getjar.com这样的地方;即使苹果设备的用户,也可以在App Store所提供的本地应用与各服务商提供的Web应用之间进行选择

比较与选择 - 怎样通过设计帮助用户制定决策 »

话说时间也真不是怎么挤怎么有的,除了上班和翻书以外,每天再来这边码码字就已然把最后一点可用资源占用干净了。不过有一点自己还是比较清楚的,能够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这些事上面,其实完全能够说明现在日子的状态在好转,让人揪心耗神的事情在逐渐变少。OK,双鱼男的唠叨就此打住,我们来看今次的译文。主题关键词:比较、选择、决策、设计的引导。

设想一个潜在用户正在浏览你的网站,比较着你们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琢磨着是否要进行购买。也许你可以自信的说,当前的“购买”功能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醒目和易用的,但是你能保证在“对比”和“选择”等方面的体验也是同样靠谱的吗?

如今,很多用户体验设计师对于面向用户行为的设计思路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大家的设计都是基于“用户必然会执行操作”的假设。要知道,所有的操作行为都是跟随在某种“决策”之后的;例如,要产生购买行为,用户首先需要在目标商品的选择上做决策。

曾经有研究指出,决策的制定过程是具有很强的弹性的,可供人们参考的因素也不像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的那样明确和稳固;该过程所处的上下文环境对于决策结果本身具有很大的影响。从网站产品设计的角度讲,这个研究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它相当于在告诉我们,作为用户制定决策的上下文环境,网站本身的设计方式不仅会作用于“可用性”等常规的用户体验要素,更可以影响到用户对行为的选择和决策

怎样打造高性能的移动用户体验 »

在新家一点点安顿了下来,不过心里还是缺乏踏实的方向感;猫猫们也都有些瞻前顾后草木皆兵的样子,有待继续习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话说眼前的这篇候选文章貌似已然有同行做过译文,不过正像 “关于BeForWeb”中所说的,我只挑那些我喜欢的 、对我自己有学习和收藏价值的内容来做译文,其他方面的因素和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在人际关系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愿意在彼此身上寻求信任与诚实,并期望在接下来的经历中重现和增强这些好感。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移动应用或互联网产品中。在打造良好的品牌信誉及其与终端用户之间持久信任关系的过程中,“设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用户的期望中,移动应用应该是准确、友好和高效的。然而,移动设备自身的局限性确实为产品的设计带来了不少挑战。要打造值得信赖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产品在性能方面的表现是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

本文中,我们将对移动应用的设计与性能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并了解七个相关的设计准则。这些准则都是我们(英文原文作者)团队在各类移动应用实际项目中逐渐总结归纳出来的 ;希望它们同样可以帮助大家在落产品实需求的同时,从性能的角度更加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网站产品移动化的用户体验设计思路浅析 »

又是到处流淌着阳光的周末。让人忙碌和揪心的一件件事依然在继续。想到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话,大致是这么说的:“最终一切都会好的;如果还没好起来,那就是还没有到最后...”。今天的内容发掉之后,继续收拾家当;最好呢,这两天可以再抽时间搞些字出来,接下来的几篇候选文章还是不错的样子。大约10天之后搬家,所以下个周末能否如期更新就看前面几天的造化了。

说正事儿,今天的小译文相对务虚,原文作者浅谈了一些关于移动化产品在用户体验设计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值得思考和借鉴;话题中有待深入探讨的空间还不小,全当抛砖引玉,强烈欢迎各位朋友通过评论提出您的看法。走着。

对于移动化产品(移动版本的站点、Web应用等)的用户体验设计,我们会习惯性的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动”的方面。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经常会幻想这样的情景:用户正走在上下班的路上,或是在等车,或是挤在地铁上...他们掏出手机很匆忙的上上网或是摆弄摆弄app,然后继续奔波。

现实中,用户对移动产品的使用情景以及体验需求,其实早已超出简单的“动”的范畴;另外,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需求的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发展。作为用户体验设计相关人员,我们会发现,曾经惯用的一些小伎俩,比如简单的缩放功能或是更容易触控的大按钮等,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体验需求了

具有引导性的移动应用界面设计模式 »

文字工作搞的有点儿奔放了啊,一直玩到周日晚间这般时候;任何其他事情恐怕都难以让自己有这样的劲头了吧。也难说。其实周末两天主要是收拾家当准备搬家;忙里抽闲做做内容,纯当休闲娱乐。

今次的译文,与之前一篇产品早期原型设计与用户测试方面的文章类似,也是来自一本新书,Mobile Design Pattern Gallery(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确实没时间念叨那些有的没的了,有点闹不住了;让我们欢快的进入正文吧。

前段日子,我们(英文原文作者)的团队接到了一个新的移动应用项目。悲催的是,当时所有的移动方面的设计师都已经被其他项目买票了,剩下的设计师所擅长的领域基本都在企业级应用或效率工具等方面。于是,我制作了一个包含大量移动应用截图的快速教程,希望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新方向。结果真心好,培训效果喜人,这套教程也成为我们手头的移动应用设计模式参考,并逐步编纂成书。

我(英文原文作者)个人对其中关于“引导”方面的话题最有爱,在这里分享给大家。需要提一下,虽然这些设计模式都是基于移动应用归纳出的最佳实践方式,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样适用于移动化的网站设计

Web应用的成功之路 - 产品早期的原型设计与用户测试 »

最近一阵有些难以抑制的脑痒手痒,阅读和码字的欲望也渐增;却受时间精力等绝对客观因素所限,不得不维系一周一篇译文的频率,感觉多少有那么点沮丧和无奈。

关于本文,其实在标题上犹豫了蛮久。这篇内容是新书A Practical Guide to Web App Success的第15章;主题显然应该在Web应用方面,但是本章单独拎出来看的话,却又适用于各种常见类型的Web产品。whatever,不矛盾。作者Dan Zambonini在本文中将向我们阐述Web应用在原型阶段的设计与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实际执行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经验方法和常用工具。走着。

产品在原型阶段的设计与测试工作,是决定一款移动应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提到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厌倦与回避的感觉。这也不奇怪,在很多实际项目中,这方面的工作似乎就是“随意性强”,“耗时”,“高成本”一类的代名词。

不过在我看来,它们其实是整个设计流程里最重要的环节。无论你或你的团队在用户界面视觉设计等方面有多高的造诣,我都建议各位对原型环节的相关工作提高重视。基于高保真原型的用户测试,可以让很多关于需求、功能、界面设计等方面的潜在问题尽早暴露出来;这类问题往往直接关乎着产品的成败

台式机、iPhone还是iPad - 不同设备上网时间的统计分析 »

又是一周过去了。想想两年前每天早上做CMS方面博客译文的时候,最多念叨一下当天的天气啊路上的事情啊一类;如今每周搞这么一次,想对过去一周总结些什么,却发现记忆这东西真的不靠谱了。虽然只有几天,但是各种猫事、装修事、工作事、家庭事统统在头脑中纠缠在一起,只觉得自己好像一周一周的都在打仗。

之前有朋友提到过文章风格问题,觉得每篇开头的废话偏多;其实我也觉得。不过还希望各位谅解啦,怎么说呢,“为网而生”毕竟不是那些专门发布技术时讯文章的知名大站;这里只是我自己的个人博客之一,页头slogan里面提到的确实是核心内容,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说,还是会随便念叨些有的没的。

那今次废话就到此为止了。本文中,作者汇总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网站(包括Read it Later、Financial Times、Linkedin等)的统计数据,图形化的向我们展示并分析了一天当中,用户使用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上网访问的时间分布情况希望本文可以对涉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同学有些参考价值。走着。

案例学习 - 响应式网站的产品需求和设计流程详解 »

今次的译文中,我们继续响应式Web设计方面的话题。前面的几篇相关文章以概念诠释、方法说明为主,本篇则围绕一个实际网站案例展开,从需求、流程、步骤细节等方面描述了响应式设计在项目中的实践方式。

本篇的部分内容要点会与之前几篇产生交集;我们会在这些地方提供相应文章的入口,便于深入参考阅读。接下来进入正文。

根据DailyTech的统计,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会超过桌面用户。除了智能手机之外,使用平板电脑甚至是电视机进行上网的用户也在持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怎样让我们的网站尽量兼容各种类型的设备,并确保优良的用户体验,这将是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通过响应式的设计开发方式,我们可以使网站页面随浏览设备的不同而自行响应,动态的调整布局结构、元素规格样式,将相同的内容以不同的格式呈现给不同设备的用户。

如果你对响应式Web设计还不大了解,可以先参考阅读我们之前的关于响应式设计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基本实现思路方面的文章,全方位预热一下。

线框原型(线框图)的本质及实践应用概述 »

家里小猫生病,从周二开始一直折腾到现在,仍在治疗与观察中。几年来经历过几次这样的状况,虽然每次都会恢复健康平安,但一旦再次置身这样的过程里,怎样也无法停止焦虑与担心。除了尽心尽力以外,能做的只有不断祈祷,期盼着一切安好平安的状态早日回来。

篇幅不长的一篇文章,也因为这样的状况而拖沓了多日;一方面没时间,一方面没有任何心力的感觉。不多说了,我们来看今次的译文。

如今的设计圈子里,线框原型(线框图)这个词正在越来越多的被提起。过去几年中,在软件和Web设计等相关行业里,线框原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误解。它的概念甚至在慢慢的被扭曲,使新手在入行时往往不能正确的理解它的用途。

问题出在哪里呢?最近,我(原文作者)与一些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交流,他们问到不少关于线框原型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他们对于“线框原型”这个概念的心智模型与其本质相去甚远——在他们的理解中,这个概念包括很多涉及视觉设计方面的因素。更糟的是,他们甚至不愿意去做线框原型方面的事情,他们只知道这是流程中的一个需要执行环节,却不明白它的重要性。这事弄的我相当郁闷,最初,我觉得这搞不好只是个例而已,但通过对行业内的现状进行观察,我逐渐发现,线框原型在很多项目流程中的执行情况真是够惨不忍睹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包括客户、设计新手、产品决策者等等

怎样通过更好的用户体验促进网站转化率的提升 »

若干年下来发现一规律:无论周末还是节假,只要是可以从头到尾在家休息的日子,起床未必会比平日晚许久,做事的强度与密度也不一定次于平日的工作。这是一种纯粹的主动。平日早上那种对懒觉和闲适的迫切的渴望,一旦可以实现,其实反而不在乎了;这些渴望,大概只是对无法按照主观意愿自由安排时间的一种无奈和反感吧。

说是这样说,但貌似蛮久没有周末两天都可以完整在家休息和做做事了,培训、贷款、装修一类公事私事绵延不绝的;也说不好眼下是疲劳呢,还是一种兴奋与憧憬。总之整体感觉还不算坏。

废话不多说了。本次的译文回归到传统Web方面,涉及可用性、用户体验及转化率的话题。走着。

对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改善,对转化率的提高是有显著效果的。所谓的改善,不仅包括更好的视觉效果与内容架构,更重要的是,怎样以更专业化的、让人信赖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传达正确的信息,与潜在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通过本文,你将了解到,为产品创建着陆页面时需要注意哪些涉及用户体验和可用性方面的因素,包括怎样使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上,以及怎样通过视频、用户打分等方式,有效提升转化率

Pages